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Leona De Pasquale DipWSET

September Issue 2006, Decanter Magazine (Chinese)

初夏六月,北半球葡萄藤開花的重要時期。趁著此時歐洲天氣大好,我決定放自己一個大假,由倫敦一路坐著遊覽車,花十四個小時牛步到法國布根地的首府—迪戎(Dijon),進行我的酒鄉參訪兼渡假。

在WSET上課時,只要提到產區,講師必定要我們針對五大角度來做分析—氣候、土壤、葡萄品種、葡萄種植、釀酒方式。布根地屬於大陸性氣候,課本上說此種天氣型態的特徵是夏天酷熱、冬天寒冷。根據我親身體驗的結果,真是一點都不錯!才六月初,氣溫已飆到三十二度;到了七月中,有時甚至可以高到三十七度。初來乍到,在沒有冷氣與電風扇的情況下,冰涼的布根地白酒與整桶的冰淇淋成為最佳消暑良伴。

在迪戎待了幾週下來,即便參觀的葡萄園與酒莊還不算多,但倒是遇到不少來自亞洲的葡萄酒同好。這些人可不像我只是抱著來參觀的心態,短暫停留幾個月便離開;他們每一個都擁有自己對葡萄酒的愛好與堅持,而將迪戎作為學習葡萄酒相關知識的基地。對他們來說,布根地可是他們的葡萄酒夢想起飛之地!

在這些學生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日本人。過去我只知道日本在全球葡萄酒進口量排名總為亞洲之冠,他們對葡萄酒的認識一般說來通常也比許多亞洲國家來的早。不過,若說到日本酒,我大概只會直覺地想到清酒,倒不清楚日本在葡萄酒的釀造上可也投入極大的心力。位田千晴來法國之前,便是在日本葡萄酒種植上最為知名的山梨縣某酒莊從事葡萄栽培的實習工作。目前正在迪戎一邊學習法文,一邊等待布根地大學釀酒系的入學許可。這個科系的申請條件頗為嚴苛,申請者必須在釀酒與種植方面擁有相關經驗才行,而且申請者眾。據她所知,光是目前正在迪戎等待入學許可的日本學生便至少有六位,更不用說還有許多來自其他國家的申請人。而她最大的夢想便是將來學成歸國後,有朝一日能在日本買地種她心愛的黑皮諾。

新澤琢則可說是我的學長。在加拿大與東京的餐廳擁有多年的工作經驗,也因此累積不少葡萄酒的知識(特別是新世界葡萄酒),後來他決定到東京的WSET進修,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也順利取得了高級證書。來到迪戎不為別的,跟我一樣就是想要親身在葡萄酒重鎮實地參觀葡萄園,並了解法國酒莊的運作方式。不過,他的抱負比我遠大,他的心願是留在法國酒莊工作,目前也交了個法國女友準備為此作長期抗戰。

來自中國黑龍江的王政宇則在日本求學多年。在東京農工大學農學部主修土壤學的他,畢業論文是以中國山西省土壤沙漠化為主題,而他認為種植葡萄有利於減緩沙漠化的現象。也因此,一畢業便到日本另一個出名的葡萄產區長野縣實習,學習葡萄種植與釀酒技術。他的指導老師畢業於布根地大學的釀酒系,也因此建議他到此實地學習。不過,才剛開始學習法文的他暫時不急於申請學校,與新澤琢一樣,這段期間他希望找尋機會直接到酒莊實習,九月份也將至酒莊參與葡萄採收工作。問他學成後的心願為何?二十歲出頭的他說:「要到中國貧困的地區種葡萄,改善當地人的生活。」

來自台灣的李佳容(Vanessa)則準備十月開始在位於隆河產區的Suze-la-Rousse唸侍酒師證書。喜愛布根地葡萄酒的她趁著開學前的這幾個月,特別選擇在迪戎進修法文。在台北的酒商工作了三年後,熱愛葡萄酒的Vanessa決定追隨幾位台灣知名品酒專家們的腳步,到Suze-la-Rousse唸書去。為期六個月的課程,內容安排與WSET有點類似,也都包含新舊世界葡萄酒的理論,不過,上課的時間則要多出許多,此外,還必須完成一百二十小時的實習。將2004年獲選為全球最佳侍酒師的義籍Enrico Bernardo當成偶像的Vanessa,學成歸國後希望往上海發展,最終更希望成為亞洲最知名的女性侍酒師。

夫家在台南的張彩純可說是這些學生當中最特別的一位。目前在布根地大學唸葡萄酒與文化的她從前是個護士,從來沒有在任何葡萄酒相關產業工作過。六年前來法國短期進修法文時,她對葡萄酒可是一竅不通。然而,在幾個同班日本同學的影響下,幾個月下來一變而成葡萄酒死忠,回台後更進而引發了醫生老公與醫界同事們對葡萄酒的興趣,一夥人自此固定相約一起買好酒、品好酒。她笑著說,自己是被這群酒友們「派」來唸書的。然而,因為與其本行相差太遠,當初在申請這個科系時還被面談教授們質疑過她的動機。不過,熱愛葡萄酒而且十分爽朗直接的她則憑著對葡萄酒的滿腔熱血打動了教授們。

目前正緊鑼密鼓趕寫畢業論文的彩純接下來考慮繼續至波爾多深造。「當初台灣紅酒熱時,波爾多可說是我的入門酒。一直到喝了布根地的葡萄酒以後,我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好酒;從那時起,我對波爾多酒便興趣缺缺。但是,在布根地唸了目前的課程後,我深覺有必要重新認識波爾多葡萄酒,畢竟她與布根地的TERROIR(產區風土特性)完全不同,因此我希望能好好了解那個產區的背景與文化。」彩純如此說。

到法國學習葡萄酒對許多人來說,似乎是個有點奢華的夢想;最主要的原因多半是得花時間學習法文。位田千晴與彩純在申請布根地大學前都已有法文底子,不過,無論布根地大學或是Vanessa要唸的Suze-la-Rousse,學校都沒有要求要有DELF或DALF(有點類似托福法文版)的語言程度證明,而是直接進行面談,以便了解申請者的語言程度。一般說來,能具有至少DELF B1程度當然是最為理想,這也是一般申請法國大學的外國學生所需具備的基本語言程度。布根地大學葡萄酒與文化以及釀酒系課程為期一年,論文通過後將能拿到等同於碩士一年級的文憑,加上之前唸語言的時間,對真正想來法國求取葡萄酒相關學位的人,投資個一到兩年通常是必須的。

即將畢業的彩純略為語重心長地說,「或許因為台灣一直以來都沒有真正的品酒文化,所以對葡萄酒有興趣,進而願意出國深造的學生與日本相較起來實在太少了。」也因此,她畢業後最大的心願便是回台南推廣美妙的葡萄酒文化,最終更希望能在台灣成立法國品酒騎士協會之台灣分會。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這些幸運兒一般,能放下一切來法國一圓愛酒夢。對於那些只想到布根地親身感受一下短期品酒課程的樂趣,又沒有法文底子的人,則或許可以考慮位於伯恩(Beaune)的布根地葡萄酒學園(Ecole des Vins de Bourgogne),該校除了提供短期課程以外,部分也能以英語授課。

如何一圓布根地葡萄夢?

長期課程:

布根地大學(IUVV):http://www.u-bourgogne.fr/IUVV/ (位於迪戎,提供許多專業葡萄酒相關一年課程)

CFPPA de Beaune: http://www.beaune.educagri.fr/cfppa/ (位於伯恩,亦提供多種酒類相關文憑)

短/長期課程:

隆河區Suze-la Rousse:www.universite-du-vin.com (以法文授課,必須具法語能力)

布根地葡萄酒學園:www.ecoledesvins-bourgogne.com (提供長短期課程,可以法、英、德語授課)

<本文刊登於2006年品醇客Decanter雜誌九月號>

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June Issue 2006, Decanter Magazine (Chinese)

外國人很愛用縮寫,許多冗長的單字一轉成簡寫,頓時便顯尊貴;說話時滿口簡稱,更讓人以為你是絕對的專業人士。頭銜冠上縮寫更是所謂「大人物」級才能享有的特權,試想一般凡夫俗子如我哪敢亂用GM(總經理)、CEO(首席執行長)、CFO(首席財務長)…等等的頭銜縮寫!?...

April Issue 2006, Decanter Magazine (Chinese)

在這款中度酒體的黑比諾中,帶有土壤氣息以及黑加崙與小型漿果香。口感複雜,並有甘草辛香及烤麵包般的橡木香氣。橡木風味的處理技巧醇熟,清新而討喜,如亞麻布般的質地;尾韻悠長並帶有香料氣息…… 總是對品酒專家們在評論葡萄酒時所使用的這些詩情畫意般的描述感到欽佩不已。儘管品酒的重點...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