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很愛用縮寫,許多冗長的單字一轉成簡寫,頓時便顯尊貴;說話時滿口簡稱,更讓人以為你是絕對的專業人士。頭銜冠上縮寫更是所謂「大人物」級才能享有的特權,試想一般凡夫俗子如我哪敢亂用GM(總經理)、CEO(首席執行長)、CFO(首席財務長)…等等的頭銜縮寫!?
葡萄酒界也充滿縮寫簡稱:例如,法國有AOC、VDQS;義大利有DOCG、IGT;德國有QmP、QbA等等。至於頭銜,當然也有縮寫。在WSET(葡萄酒與烈酒教育機構)取得Diploma文憑資格的人可以在名字之後冠上AIWS(葡萄酒與烈酒協會會員);但是在英國葡萄酒界最響亮的頭銜縮寫則非MW(Master of Wine—葡萄酒大師)莫屬。
位於倫敦的葡萄酒大師機構(The Institute of Master of Wine)在1953年開辦了史上第一場葡萄酒大師測驗,當時有六位應考者通過了嚴苛的考試,成為全球第一批的葡萄酒大師。該機構在成立的最初三十年僅接受英國葡萄酒業者的應試,直到1980年代才放寬規定,而首位非英籍的葡萄酒大師也於1987年誕生。至今全世界有來自十八個不同國家的兩百五十一位葡萄酒大師,但可還沒有人是來自於亞洲國家,這對亞洲人來說不啻為一利基點。也因此,我特別去請教在WSET裡唯一擁有葡萄酒大師頭銜的大衛‧雷利先生(David Wrigley ,AIWS, MW),了解如何才能踏上葡萄酒大師之路。
長相十分和藹可親、說話溫文儒雅的雷利大師目前是WSET的國際發展部總監,從大學時期便與葡萄酒結下不解之緣,在葡萄酒界更已擁有超過三十年的資歷。經過許多知名葡萄酒公司的歷練後,他在1990年加入WSET的團隊,並在1994年通過了葡萄酒大師的考試,正式取得MW頭銜。
說起自己如何成為葡萄酒大師的經歷,大衛‧雷利笑著說:「這可是一步一腳印,努力不懈而得來的。」自從大學畢業之後,雷利到了一家酒商工作,當時的雇主幫他報名了WSET的課程,自此,便開始了他的WSET進修歷程。隨著後來跳槽到國際知名的大型酒商,也有機會在採購、零售、行銷、訓練等部門累積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經歷,在那段時間他同時也取得了WSET的Diploma文憑。1990年加入WSET團隊之後,開始為MW考試做準備,在WSET上上下下全員支持與鼓勵下,雷利在1994年取得了MW資格。
問他若想往MW之路發展,是否有任何撇步?雷利的建議是「按部就班,穩紮穩打」。曾有人問他該如何能在一年內成為葡萄酒大師?雷利認為那實在是個不切實際的天真想法。MW不僅是個好聽的頭銜,它也代表著對葡萄酒精深的研究與鑽研,並具有能將對葡萄酒的認識轉化為人人都能理解的文字或語言之能力。雷利便提到,儘管一種米養百種人,但是MW們仍然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擅於溝通,勇於發表」。在MW圈中便有個普遍流傳的說法:一瓶酒+兩個葡萄酒大師=三種意見。據他的觀察,這也正是非英語系國家的人若想於MW考試中脫穎而出的一大挑戰,畢竟,MW的考試全部都是以英語進行;即便葡萄酒重鎮如法國及義大利等的葡萄酒專家俯拾皆是,然而來自這些國家的MW卻寥寥無幾,也因此來自亞洲國家的MW目前更是掛零。不過,雷利提到,目前WSET正在密切注意一些來自亞洲的葡萄酒界精英,「他們都很有成為MW的實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見到更多來自全球不同區域的葡萄酒大師。」
至於身為MW的真正意義呢?雷利特別指出,許多人對成為葡萄酒大師的最大迷思便是以為這是個能帶給人諸般財富的頭銜,這實在是個要不得的想法。擁有葡萄酒大師的身份絕對無法與「立即享有的金錢及名聲」畫上等號;但是這個MW頭銜確實能讓你在發表對於葡萄酒的意見時「講話能比較大聲」、說話比較有份量並能受到應有的尊重。對於那些有志想往MW之路發展的人,雷利大師的建議是「四多」—多讀、多看、多嚐,並多培養自己的分析能力與溝通技巧。
葡萄酒大師之路或許不是一蹴可幾,但是卻是個可以努力的方向。幻想有一天若我在WSET取得Diploma文憑,之後又成為了葡萄酒大師,我的全名加頭銜便會是「C. Wang, AIWS, MW」。這麼多的”W”,看來還頗具大師之相。就讓咱們亞洲人一起努力往MW之路邁進吧!
<本文刊登於2006年品醇客Decanter雜誌六月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