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英倫COVID-19防疫日記]突然想起馬斯洛

First and last Covid-19 diary in the UK. The saga continues….

昨天,英國首相 Boris Johnson宣佈了對於COVID-19「無為而治」的重大決策:大家繼續洗手20秒、學校不用關、班可以繼續上,發燒咳嗽別通報,在家七天自行隔離,真的快不行的再去麻煩NHS健保。

除了有些心寒以外,其實也沒有什麼感覺了。在英國住了十多年,早已經習慣這裡宛如第三世界的醫療體系,每年去看家醫的次數不會超過兩次,去了都覺得深感抱歉,感覺自己浪費了醫療資源;即便每個月繳了高額的健保費。

但是這卻激發了我想要寫防疫日記的衝動。(其實另一個原因是三月開始因為疫情爆發,葡萄酒教育訓練與品酒會都延後,糟糕,突然完全不忙了!)人生能遇上幾個WHO宣佈為pandemic (全球流行病)的疾病?連2003年恐怖的要命的SARS都只是epidemic等級而非最高級的pandemic。而聽說2009年的H1N1流感其實也是個pandemic(對那個疾病實在一點印象都沒有),但當時WHO宣佈後,備受抨擊,因此這次COVID-19花了好一陣子才不得已宣佈,好險這次全世界都緊張得很,沒人有異議。

這次COVID-19來勢洶洶,但最讓人驚訝的可能是在歐洲的大爆發,尤其是義大利。但目前英國的情況同樣不妙,從一月底的第一例,到今天,三月十三日,全英已有798例了。但路上還是沒有人戴口罩,極為少數有戴的,不是華人面孔就是觀光客。英國政府說,沒有東西會缺貨,但大家還是搶,口罩是不用搶,因為沒得搶。但乾洗手根本買不到,雖然我略有「先見之明」,在大缺貨前買了一瓶,但實在不知道自己當時在想什麼,不知道為何只買一瓶。搶不到乾洗手,那就來搶比較好買的衛生紙吧。其實也沒有搶,上週去超市一看貨架全空,便有些擔心,因此即便覺得自己很愚蠢,但還是以防萬一的上網買了一些衛生紙。所以現在家裡存貨最充裕的就是衛生紙。🤫

英國在社會上是個相當對立的國家,從脫歐這一點便可以看見。目前我在英國的觀察是,社會中對COVID-19的態度依舊對立。一派人認為,「幹嘛這麼緊張,就流感的一種啊!」另一派人則認為,「你們看看中國、義大利的情況,這跟流感不一樣啊,政府應該多做點什麼來保護我們啊!」

昨天,英國首相說,根據所有科學證據顯示,全面關學校有害無益。但在人心惶惶的此時,光談科學數據可能沒什麼用處。畢竟,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基本假設是「人是一種追求完全需求的動物」(wanting animals)。而我們需求由低到高為:「生理」、「安全」、「隸屬」與「愛」、「自尊」、「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等。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是級别最低、最急迫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睡眠。而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樣屬如較低層的需求,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身體健康以及有自己的財產等與自身安全感有關的事情。我覺得,目前許多人(連同我)就是缺乏安全感,因為我們知道的實在太少。但在此同時卻不覺得有受到政府的呵護。入境英國的人在機場也沒測體溫、在路上沒有人相信戴口罩有什麼用,還會受到歧視與不屑,搞得想戴的人都不敢戴。學校不關,家長只能瞎擔心。

View Post

這場有跟沒有一樣的防疫之戰,且讓我們繼續觀察下去。

0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